[1] |
刘猷红, 张俊, 唐傲, 刘凯, 张喜娟, 董文军, 孟英, 来永才. 播期对寒地粳稻产量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[J]. 中国稻米, 2022, 28(6): 113-117. |
[2] |
许忠伟, 刘春月, 石佳悦, 邵霞, 宋宇. 稻蟹共作田不同生育期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分析[J]. 中国稻米, 2022, 28(4): 61-66. |
[3] |
刘鑫, 施俊生, 缪添惠, 俞琦英, 王仁杯, 季芝娟. 浙江省早稻区试及生产趋势分析[J]. 中国稻米, 2022, 28(1): 87-90. |
[4] |
阮新民, 陈曦, 岳伟, 占新春, 从夕汉, 杜弘杨, 施伏芝, 吴德祥, 罗志祥. 安徽沿江平原区播期对稻麦周年产量、生育期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[J]. 中国稻米, 2021, 27(6): 38-46. |
[5] |
苗得雨, 李晓辉, 张金成. 寒地水稻插秧前寄秧应用效果探讨[J]. 中国稻米, 2021, 27(6): 123-125. |
[6] |
徐俊豪, 解嘉鑫, 熊若愚, 郭琳, 谭雪明, 曾勇军, 石庆华, 潘晓华, 曾研华. 播期对南方双季晚籼稻温光资源利用、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影响[J]. 中国稻米, 2021, 27(5): 115-120. |
[7] |
张美玲, 周莉, 周广胜. 气候变暖和降水分配变化导致盘锦地区水稻早熟增产[J]. 中国稻米, 2021, 27(3): 51-57. |
[8] |
马晓春, 章忠贵, 范凌, 张俊江, 高前宝. 2008—2019年安徽省审定的水稻品种主要性状分析[J]. 中国稻米, 2021, 27(1): 104-108. |
[9] |
杨松1#,贾一磊1#,王进友1,高雯雯1,邵铭泉2. 毯苗机插水稻稀播长秧龄农机与农艺相配套技术研究[J]. 中国稻米, 2020, 26(2): 73-76. |
[10] |
李贵勇1#,朱海平1#,夏琼梅1,龙瑞平1,邓安凤1,叶进华2,候永顺3,杨从党1*. 云南机插籼稻品种产量潜力分析[J]. 中国稻米, 2020, 26(1): 54-56. |
[11] |
马瑞1,黄成亮1,孟英2,刘猷红2. 播期对三江平原主栽水稻品种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[J]. 中国稻米, 2019, 25(6): 79-82. |
[12] |
汪伟1,裘实1,朱大伟1,孙宁1,魏海燕1,2,张洪程1,2*. 播期对不同软米粳稻品种产量、生育期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[J]. 中国稻米, 2018, 24(2): 79-83. |
[13] |
武威, 陈雯,陈瑛瑛,刘涛,孙成明*. 不同水稻品种主要生育期冠层光谱特征分析[J]. 中国稻米, 2018, 24(1): 49-51. |
[14] |
张留斌1,张跃东1,尹黎峰1,戴曲文1, 崔照平1,谢国庆2. 丘陵地带有机稻米生产及产业化开发的实践[J]. 中国稻米, 2018, 24(1): 116-118. |
[15] |
朱明,邢志鹏,吴培,钱海军,曹伟伟,胡雅杰,郭保卫,魏海燕,许轲,霍中洋,戴其根,张洪程*. 播种方式和栽插密度对毯苗机插水稻南粳9108产量及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[J]. 中国稻米, 2017, 23(6): 84-87. |